当前位置 : 首页 > 专题专栏 > 传承好家风 > 家风论坛 > 正文

谈郑氏规范的主要特点

来源:沂南县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:2019-06-20

南宋郑家被称为“郑义门”,义门就是指被朝廷认可的、累世同居的大家族。“郑义门”第一世祖郑绮生活于南宋,为郑家的兴旺发展制定了严格的《郑氏规范》。临终前他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,并立下遗嘱:“吾子孙有不孝、不悌、不共财聚食者,天实殛罚之。”就是这一声临终前的嘱托开启了郑氏家族的故事,此后百余年间,郑氏成为地方上的名门望族。明太祖朱元璋的“开国首臣”宋濂,把郑家“以孝治家”的理念推荐给朱元璋,朱元璋给郑家写下了“江南第一家”5个大字,并在明代的法律中引入了不少《郑氏规范》的内容。《郑氏规范》共168条,内容涉及教子、勉学、修身、立志、为官、处世、持家、报国诸方面,在百余年间,使郑家由一平民家庭成为明朝江南第一家,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加以借鉴。

中国的家训制度,有三个历程:第一个是南北朝时期的《颜氏家训》,第二个是宋代司马光的《家仪》,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。第三个是《郑氏规范》,它的主要特点是规范性强,可操作性大,与国家精神充分吻合。甚至将大家庭的管理成员分为18种职务26人,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结构,一个庞大家族的秩序由此严丝合缝地建立起来,这也是《郑氏规范》流传百年不衰的原因。《郑氏规范》对于郑氏家族而言,相当于一部家庭法律。这部家规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祭祀礼仪和家族礼节、贪污腐败的处罚以及经济管理三个方面。比如家规第八十八条规定:“子孙出任,有以赃墨闻者,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,死则不许入祠堂。”也就是说,一旦家族成员有贪赃枉法的,马上就会被宗谱除名,这在传统社会是非常严重的后果。在经济上,每个人除了自用外,其他的钱都要上交族里,由族里进行再分配。这些条例都带有浓厚的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色彩,也是郑家百年不出一个贪官的原因所在。《郑氏规范》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的可操作性强,很多古代家规里,普遍会写孔子怎么说,《周礼》怎么说。而《郑氏规范》里,这些虚的东西不多,反而实的东西很多。它明确规定了家族里每个成员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。女人到了50 岁,不要烧饭了,要退休享福。最超前的一条是生男生女都一样,而且女儿长到10多岁,得给她穿得好一点。这是法律意识的前奏,这种跨时空的规则,提醒我们在法规制定时要避免口号性,更突出实践意义。在郑家,大家长都是选举而来的,并且轮流来当,遇到问题大家长也不可独裁,必须按照家规做决定。这种以规矩和秩序治家的理念,与现在讲政治规矩的要求不谋而合。这或许也是中纪委重视郑氏规范的原因之一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根据余驰疆 2015年第21期《环球人物》改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