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,字孔明,琅琊阳都(今山东沂南)人。诸葛亮本姓葛,为秦末跟随陈涉农民起义的将军葛婴之后,因葛婴有功,反被陈涉杀害,汉文帝时追录其功,封他的孙子为诸县侯。其后人迁阳都,阳都先有姓“葛”者,为加以区别,就称他们为“诸葛”,久之习用为复姓“诸葛”。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自幼胸怀大志,常以春秋时的管仲、战国时的乐毅自比。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、战乱频盈的乱世,受命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,运筹帷幄决胜千里,辅佐刘备,夺得了三分天下,创立了蜀汉政权,被誉为“智星”、“贤相”。诸葛亮主政期间,内修政治,外结孙权,北拒曹操,稳定边陲,使蜀国大治。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和外甥庞涣的两封家书,被后人称为《诫子书》和《诫外甥书》。
诫 子 书
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;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;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;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治性。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。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!
诫外甥书
夫志当存高远,慕先贤,绝情欲,弃凝滞,使庶几之志,揭然有所存,恻然有所感。忍屈伸,去细碎,广咨问,除嫌吝,虽有淹留,何损于美趣,何患于不济!若志不强毅,意不慷慨,徒碌碌滞于俗,默默束于情,永窜伏于凡庸,不免于下流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