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干部学历高、思想新、干劲足,但缺乏艰苦环境和复杂局面的磨砺,缺少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,更容易在作风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。改进作风对于年轻干部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。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塑造良好作风要做到心静腿勤嘴实眼明。
心要静,就是要茁壮心灵、淡泊明志。“自修之道,莫难于养心”。年轻干部大多从事琐碎单调的工作,容易产生浮躁、急躁情绪,或好高骛远,急于求成,一味想走捷径;或不安心工作,不用心做事,凳子没坐热,就想着换岗位、上台阶;或看到别人进步升迁,就有失落感,导致心理失衡,积极性受挫。浙江省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杜红英,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了31年,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,朴实之中有华章,平淡之中见精彩,同样赢得了人生的成功。年轻干部要学习她“板凳甘坐十年冷”可贵品质,摈弃功利主义,耐得住寂寞、受得了清苦,学会保持内心安宁,不为名所累、不为利所缚、不为欲所惑,从手头小事做起,从一点一滴做起,坚持自己的追求,干好身边的每一件事。
腿要勤,就是常跑基层接“地气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,“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,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,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区”。作为刚刚走上岗位的年轻干部更要常下基层接“地气”,参加急难险重任务经受历练,常到重点项目现场感受发展,深入基层一线增加阅历。有些年轻干部认为现在是信息社会了,坐在办公室里,照样可以了解情况、开展工作;有的感到基层环境差、情况复杂,不愿去、不敢去。改进作风最重要的课堂是社会实践,最好的老师是人民群众,特别要到条件差、困难大、任务重的地方去,亲眼看看群众的衣、令、食、住、行,深入体察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,才能触动思想、砥砺感情、树牢宗旨、增强党性,这是任务书本、任何新兴媒体所无法取代的。年轻干部只有到基层一线摔打磨练,鞋底粘满泥土,才能快速成长,脱颖而出,承担重任,这也是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。
嘴要实,就是要讲实在话、讲管用的话。讲什么话、怎样讲话是群众评价干部的“第一印象”。年轻干部刚走出校门,大多还是学生腔,与老百姓的话语是两个系统,讲出的常是群众听不懂的时髦话、脱离实情的外行话、模棱两可的空洞话。学会讲实在话、讲管用的话并不容易,要放下架子,扑下身子,多到群众中走走,与他们拉拉家常,问寒问暖,深入体味他们的冷暖酸甜,这样才能真正听到、理解、学到群众鲜活的语言,说话的角度和立场也就容易和群众合拍,“话”自然就会变得“志趣相投”起来,就能更好地把上级政策“翻译”成群众喜欢的“大白话”,开展工作也容易得到群众的拥护。年轻干部要把说实在话作为一项基本功,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,不单纯当成一个技巧,多了解一些基层实情,多学一些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,多磨练一下自己的群众观念,能与群众同一条板凳拉家常,说出老百姓愿意听、听得懂、能接受的话,这对于年轻干部以后的发展是一笔宝贵财富。
眼要明,就是要明辨是非,坚守底线。当今社会充满了诱惑,年轻干部容易成为一些人拉拢腐蚀的对象,不法分子寻租的新宠。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中,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,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,让苍蝇无缝可叮。要以“德”为据,以“信”为基,擦亮眼睛,分良莠、辩忠奸,择善而交,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,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,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,在为他们服务、向他们学习中自觉锤炼党性,陶冶情操,树立优良作风,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