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时代发展的宏大征程中,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恰似一座灯塔,指引着奋斗的方向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“政声人去后,民意闲谈中。”树立正确政绩观,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,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,它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,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。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,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,更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引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砥砺前行、奋发有为。
强化党性修养,答好对党忠诚“政治卷”。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、立业、立言、立德的基石。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,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,做到在党言党、在党忧党、在党为党。要以焦裕禄、孔繁森、杨善洲等先辈先烈为榜样,汲取精神力量,强化党性修养,为树立正确政绩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。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历史担当,脚踏实地、真抓实干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。
践行群众路线,答好枝叶关情“为民卷”。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,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。正确的政绩观,首要的就是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,把为民办事、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。“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、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,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。”从“县委书记的榜样”焦裕禄,到“最美奋斗者”谷文昌,再到“草帽书记”杨善洲,他们无一不是将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民造福的深刻内涵,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,只有一心为民,才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,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。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解群众之所难,将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政绩的最高标准,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坚持实事求是,答好勤政务实“作为卷”。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、深入实际,开展调查研究,了解真实情况,掌握第一手资料。要遵循客观规律,注重实际效果,不搞主观臆断,不搞脱离实际的“政绩工程”“形象工程”,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,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,创造出经得起实践、人民、历史检验的政绩。“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”要保持长远眼光和大局意识,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、局部与整体的关系,既要有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,也要有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。(栾新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