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清明节快到了,该去看看你爸爸了。”母亲絮叨着。我点点头,“嗯”了一声,给母亲捏肩的手颤了一下。
“我得去上班了。”我给斜倚在沙发的母亲盖上外套,“妈,上里间屋睡会吧”。
“没事,你快去吧,别耽误了公交车。”
坐在车上,脑中像过电影一样,往事一幕幕回放。
那年,我16岁,正上高二,母亲因所在的工厂效益不好下岗。生活的拮据让她决定去卖报纸贴补家用。每天天不亮母亲就出门,赶到当地的长途车站卖报。有一次正赶上下雨,母亲生怕报纸被淋湿,就把它们紧紧裹在怀里,自己却浑身湿透,等回到家已是傍晚。我正在温习功课,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过来,我边吃边问,“妈,你吃了吗?”
“你快吃吧,早点看完书睡吧。”
我偷偷看到母亲只喝了半碗面条汤。那时我暗下决心:一定考上大学,不让母亲吃苦了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在七月流火的日子里,我收到曲阜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母亲接过通知书,眼里闪着喜悦的泪光。
母亲把我送到学校,从衣服里兜掏出一个小布包塞给我,“别舍不得吃,那两千块钱学费由我想办法,你甭操心。跟同学好好处,好好念书。”
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,要强如母亲的我,却无暇享受。我利用课余时间批发袜子售卖,去学校微机房打扫卫生勤工俭学,想尽量减轻家里的负担。冬天北方的天气格外冷,一次晚上打扫完卫生,宿管大叔叫住我:“这儿有你一个包裹。”回到宿舍,打开一看,是母亲寄来的一双棉鞋,里面还塞了一百块钱。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,这可是母亲靠卖报纸一分一分攒下来的。我仿佛看到风雪中身形单薄的母亲,正努力向别人推销自己手中的一份份报纸……
再后来,我参加工作来到乡镇,有段时间工作压力特别大,已经自顾不暇。有一次母亲生病,自己偷偷跑去打针,直到病好了才跟我说。我责怪自己的粗心,母亲却笑着说,“傻孩子,我这不是好了?哪能因为我这点小事,耽误你的工作。”可我知道,节俭了一辈子的母亲,如果吃药能捱过去,又怎么舍得花钱打针呢?
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,可母亲的节俭一点也没有变。有一次过生日,我送给母亲一件外套,她试穿了一下,很开心。过了很长一段时间,都不见母亲再穿过,一再追问才知道,执拗的母亲嫌衣服贵,偷偷拿去商场退掉了。“衣服穿暖和就行了,我知道过日子不易,现在已经很知足了。我不求你赚大钱给我买什么东西,只盼你平平安安。”母亲说,“你干着公家的差事,不管啥时候都要记着实打实干活,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,走到哪一步都不能昧了良心。”
我一直记着母亲的话。有一次,一名群众因为自己的事情得到妥善处理,想要答谢我,送来了十斤香肠。我婉拒了,清清爽爽心里更踏实。
现在,我已经习惯了每天中午回家陪母亲吃午饭,聊会儿天,觉得很幸福。真的,有娘就有家。(商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