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 首页 > 工作动态 > 党风政风 > 正文

沂南县:实施阳光工程 落实公开制度

来源:沂南县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:2020-10-13

在沂南县大庄镇庙官庄村委会门口,村民们不时盯着公开栏查看本月的财务公开情况,公开栏上每一笔村里收入都明明白白,每一项支出都详细记录了项目、时间、费用等等。“现在村里公开得特别全面了,通过手机微信群就能看到,村里办了什么事,花了多少钱,一清二楚,干部清白了,百姓心里也亮堂堂的。”村委会的赵书记这样说。

公开好比阳光,是最好的防腐剂。今年以来,沂南县为治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防止基层干部权力滥用,大力实施阳光工程,落实公开制度,让“小微权力”在阳光下运行。

细化“三个三”公开内容 让群众看的懂

健全公开制度,发布《沂南县村级“三资”“三务”公开工作办法》,完善了“党务、村务、财务”“资金、资产、资源”公开制度,建立“责任清单、小微权力清单、负面清单”,实现“三个三”公开经常化、制度化和规范化。各乡镇(街道)根据县直相关职能部门要求,结合乡镇(街道)、村居特点,细化制定“三个三”公开的内容、标准、程序等制度,如财务公开禁用资产负债表的形式,列流水账公开到每一笔开支;对村集体资产拍照,并公开承包人、承包年限、每年承包费等,强化了公开的直观性,让群众一看就懂。

抓实“四个一”公开方式 让群众看得到

通过“一栏”“一会”“一端”“一册”,将“小微权力”清单流程图及“三资”“三务”等进行公开。“一栏”指公开栏;“一会”指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;“一端”指在乡镇(街道)微信公众号设置“清廉村居”板块,将“小微权力”流程图公开;“一册”指将“小微权力”清单小册子发放到每户群众手中。让群众通过各种方式都能看得到,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的有效监督。

探索“互联网+公开”模式 让群众看得快

积极探索信息化公开模式,充分利用大数据,开发利用清廉沂南“阳光村务监督平台”,支持建立“村民微信群”“乡村公众号”等,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公开。大庄镇庙官庄村每月固定一天将“三资”“三务”及村级重大事项,通过有线电视进行公开,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知情和监督。辛集镇开发了阳光村务公开APP,将群众关心关注的“三资”“三务”内容上传到网上公开平台,群众点开就能收到。湖头镇在每个行政村设立“阳光公开群”,将村里的党员干部、群众代表纳入微信群中,每月定期公开“三务”情况。

“近期,全县正在推广培训‘银农直联’,通过财务软件系统和‘网上银行’系统直联,大额资金在平台操作,审批全程留痕、去向可查。小额支出,低于2000元的走村务卡,实现村集体非现金结算。”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。“通过‘银农直联’,村里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,村干部用钱更加公开透明,对村干部既是监督约束也是有效的保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