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会议、文件、活动较多”“干部作风庸懒散松”“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”……这些在近两轮中央巡视组反馈中出现的高频词,折射出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突出问题。
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强调“把纠正‘四风’往深里抓、实里做”,既要求一以贯之地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紧盯不放,又进一步向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“宣战”,明确提出“注意发现和纠正以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方式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,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仅仅当作口号等突出问题”。这是纠正“四风”的深化和拓展。
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由来已久,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。早在2013年6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,用10个“有的”列举了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。去年,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》明确指出,“反对形式主义,重在解决作风漂浮、工作不实,文山会海、表面文章,贪图虚名、弄虚作假等问题。反对官僚主义,重在解决脱离实际、脱离群众,消极应付、推诿扯皮,作风霸道、迷恋特权等问题。”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不但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,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,还败坏社会风气,污染政治生态,人民群众深恶痛绝。
党的十八大之后,党中央决定从作风建设,特别是整治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抓起,一以贯之,步步深入。中央政治局从自身做起,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氛围。抓住重要节点,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,加强日常监督检查,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,坚决防止反弹,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,在短期内实现了党内正气上升、社会风气上扬。同时,做好坚持、巩固、深化的文章,做好抓常、抓细、抓长的工作,抓住领导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,深挖在执纪审查中发现的“四风”问题线索,有效防止反弹。
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。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,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,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、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、持久战,需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部署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,锲而不舍、驰而不息,逐步解决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深层次问题。
纠正以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方式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,首要的就是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用心体会党中央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,深刻理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深谋远虑,摒弃各类私心杂念和小算盘,让政策部署落地生根。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关键要知行合一,用行动说话。
反对形式主义,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,教育引导党员、干部改进学风文风会风,改进工作作风,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、敢于坚持原则,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,把功夫下到察实情、出实招、办实事、求实效上。近年来,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,向形式主义开刀。如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原党委书记林春,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时,仅满足于开会强调,未能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教育监督提醒,导致该镇发生系统性“四风”问题,2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和11名镇村干部因“四风”问题被查处,其本人被问责,受到党内警告处分。